30年前,市面上供应的丝瓜种子绝大部分是农家常规品种,部分品种通过了科研人员常规提纯;20年前开始,研究丝瓜的科研人员进行了杂交育种,培育出了一系列优良的杂交一代新品种,有的品种成为了经典,如鼎牌的“三比2号”和“三比6号”进入市场18年了,至今还是种植区域的主栽品种之一;近10年,鼎牌“优比1号”被称为丝瓜黑科技,连续获得全国丝瓜擂台赛冠军,成为了全国丝瓜产区的主力品种,种子还销往美国、法国、墨西哥等国家;这些杂交种子都属于二倍体之间的杂交。
鼎牌几十的科研,在7年前惊奇地发现了四倍体丝瓜,这是一次丝瓜划时代的革命,因为四倍体丝瓜只占丝瓜万分之几的可能性,就像当年袁隆平老师在海南发现水稻不育系一样。有了四倍体丝瓜,就可以与二倍体丝瓜杂交,成就了划时代的三倍体丝瓜。
三倍体丝瓜开花坐果后,植株的养分主要输送到丝瓜的营养组织(果肉),所以,三倍体丝瓜的果肉更紧实,硬度更好、营养更丰富;口感亲甜,糯香出众。1株1天可同时坐果3~4个瓜,比一般二倍体丝瓜可增产1倍;目前,只有鼎牌具备四倍体材料和技术,3个三倍体丝瓜品种都已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。
三倍体丝瓜的抗性明显优于一般的二倍体丝瓜,所以,抗逆、抗死棵能力突出。
此外,三倍体丝瓜的果实硬度高,更耐运输、货架期明显延长,这些优势是市场迫切需求的,更受瓜贩和配菜公司的欢迎。
鼎牌从2023年开始,首次推出了杂交三倍体丝瓜,品种介绍见丝瓜品种列表(点击查看)。
丝瓜又叫水瓜,说明丝瓜的生长喜欢水。根据其特点,要想获得丝瓜丰产,在栽培上必须保证丝瓜生长、果实发育所需要的充足水分。当然,也不能让丝瓜的根系泡在水里,否则会坏根,但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状态。
1、播种期
春瓜2~3月播种,4~7月采收;夏瓜4~5月播种,6~9月采收;秋瓜6~7月播种,9~12月采收。有温棚的地区,只要保证温棚内坐果期温度在15℃以上、35℃以下,就没有时间限制了,8~12月、元月都可以播种。
2、浸种催芽
不同丝瓜品种,浸种时间有差异。但催芽温度都是28~30℃。
如何提高发芽率呢?
方法一,浸种前,用锋利的剪刀在种子发芽的地方剪掉一小部分种壳,注意不要伤及胚胎,然后用常温水浸种15小时,出芽率可达95%。
方法二,用920(赤霉素)0.01%溶液浸种5小时左右,然后洗净种子的表层粘液,再用常温水浸种10小时,出芽率可达95%。
方法三,如果以上两种方法没有采用,用常温水浸种24~30小时,芽率在85%左右。
浸种、催芽、播种、苗床管理、定植,(点击查看视频教程)
3、栽培模式
棚室吊蔓栽培,露地“人”字架栽培、平架棚栽培。
4、定植密度
小苗2~3片真叶时定植,定植密度要根据品种和整枝情况而定。
人字架栽培
畦面2米(包沟),人字架要有上、中两条横架材。另外,在畦的两头要反插一根架材,要固定紧实,因优良品种的丝瓜坐果特别多,防止人字架受重力和大风等影响而造成倒塌。
在畦面两边各栽一行,单株栽培,株距45~65厘米,双蔓整枝(667㎡)亩栽700~800株;单蔓整枝亩栽1200株左右。
吊蔓栽培
吊蔓栽培畦宽1.2~1.5米(包沟),中间栽一行,单株栽培,株距35~45厘米,双蔓整枝(667㎡)亩栽800~900株;单蔓整枝亩栽1300~1400株。
平架栽培
畦面3~5米均可,根据实际情况而定。畦的两边各栽一行小苗,株距60~100厘米,要根据畦宽而定,但亩栽控制在1000株左右。开始只留主蔓,剪除侧蔓。当主蔓上架后,留2~3条子蔓生长和坐果。
5、肥水管理
5.1 基肥(又称底肥)要求充足,一般亩施含硫酸钾的复合肥50~100公斤,如有农家有机肥(必须充分发酵后才能使用),多施一些更好。
5.2 丝瓜在盛果期需要的水和肥更多,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状态,否则,瓜难长大,或因肥水供应不足而出现畸形果;为获得高产,一般7天左右追肥水1次,以人畜粪水为佳或用2%的复合肥溶液。坐果期每7天左右喷一次磷酸二氢钾+芸苔素内酯,增产明显,并且果形更漂亮。
5.3 鼎牌丝瓜虽然耐肥、耐热、耐湿,但不适宜某些地方的水沟栽培方式,即畦沟经常有满水,这等于丝瓜的根系一直浸泡在水里,根系会产生厌氧呼吸,造成根系坏死,到了坐果期就会出现养分供应不足,植株萎蔫。
5.4 在大棚内栽培,因温度高,湿度大,植株生长快,节位增长,实际上是徒长,需要用含量15%多效唑5~10克兑水15公斤的比例喷2~3次(7~10天喷一次),喷施多效唑效果好,一是可以控制徒长,二是能提高坐瓜率,但一定要注意多效唑的浓度,小苗的浓度要低,根据徒长情况再适当增加浓度,要防止一次性浓度过高。
特别注意:大棚之爱丝瓜不能喷多效唑,因为该品种的节间本来就很短。
另外,反复多年种植丝瓜的土壤会出现死棵情况,可换种三倍体丝瓜,因为三倍体丝瓜抗枯萎病的能力明显强于二倍体丝瓜。嫁接也是解决死棵的有效方法。
6、整枝留瓜
丝瓜整枝的方法,要根据品种特性来决定。
6.1 对生长势较弱的极早熟品种,栽培密度相对加大,采用单蔓整枝,只留主蔓坐果,剪除所有侧枝,主蔓10叶以下的雌花(小瓜)及时摘除,因此时的瓜苗还处在弱势阶段,如果不摘除,瓜苗生长受阻,瓜也很难长大,并且明显影响后续结瓜。
6.2 对于生长势中等偏强的早熟品种采用双蔓整枝,当主蔓有4片真叶时摘心,让主蔓快速产生子蔓,选留粗壮的2条子蔓吊蔓或爬架,多余的子蔓剪除,子蔓上再产生的孙蔓剪除,子蔓上第一个雌花(小瓜)及时摘除,这样,前期坐果量双倍提高,抢早卖上好价钱。
6.3 断头术:有一种整枝方法叫断头术,即主蔓留瓜3~4个后就打顶(摘除生长点),留1个侧芽,等侧枝生长后再坐果,如此循环。采用此方法的区域主要在寿光,其实,寿光的这种模式源于他们种植的品种,他们种植的品种往往是生长势较弱、需要采用高密度栽培的常规种。因为这些品种无法提供每个节位坐瓜所需要的养分,所以,采用断头术可以集中植株的养分来保证已坐果实的正常发育,但丝瓜采收的批次明显减少(减少一半左右)。
优秀的丝瓜品种,只要肥水充足,每个节位的丝瓜几乎都能正常发育。所以,种植者要根据所购品种来决定,如果只是为了控制植株的生长高度,或者所栽品种出现了旺长(疯长),为了控制苗势旺长,所有的丝瓜品种都可以采用“断头术”。
7、激素使用
早春保护地栽培,昆虫活动受阻,可使用“氯吡脲”来提高坐果率(详见13页“氯吡脲”的使用方法),也可以人工授粉;露地栽培一般靠昆虫传粉,如果遇到阴雨天多,昆虫活动少,人工授粉也可以提高坐果率。
8、疏花、理瓜
丝瓜的雄花很多,一串串的,这些雄花会消耗大量养分,如果是使用“氯吡脲”坐果,可以摘除全部雄花;如果是利用昆虫帮助传粉,可摘除一半雄花。为了使瓜条顺直,提高丝瓜的商品性,还必须经常理瓜,避免幼果受卷须、棚架阻挡,并摘除发育不良的幼瓜。
9、夏播秋收
露地栽培的育苗时间在7月中旬之前,大棚栽培的育苗在8月中旬。夏播气温高,日照长,茎叶生长旺盛,往往推迟发生雌花,应通过育苗给予短日照处理(盖遮阳网就是短日照处理)。但这样容易出现高脚苗,所以,在小苗真叶1叶1心时喷一次多效唑,但一定要注意浓度,按每桶水15公斤兑多效唑3克的比例喷施。小苗移栽后,当小苗长至5~6叶时,再喷1~2次多效唑,7~10天喷一次,浓度按每桶水15公斤兑多效唑5~8克的比例喷施,可同时加少量杀菌剂(多菌灵或百菌清等),也要注意药剂浓度,要低于坐果期的正常浓度。这样,就不会推迟发生雌花,能达到正常开花坐果;如使用“增瓜灵”(按药剂说明使用),效果更好。
10、病虫害的防治
丝瓜少有病害发生,但也有出现褐斑病、炭疽病、蔓枯病、花叶病等情况,药剂防治用代森锰锌、百菌清、多菌灵等防治。虫害有黄守瓜和瓜实蝇等,用功夫或敌杀死等药剂防治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